5月11日,市场指数盘中强势拉升,上证综指盘中一度涨超2%并突破3100点,但临近尾盘指数涨幅有所收窄,截至收盘上涨0.75%;深证成指盘中涨近4%,截至收盘上涨1.8%;创业板指表现更加强势,上涨3.07%,重回2300关口之上。板块方面,赛道板块涨幅居前,芯片、汽车、新能源等板块表现强势,煤炭板块也表现亮眼,养殖、建材等板块则在5月11日出现了调整。个股涨跌各半。
量能方面,5月11日放量明显,全日合计成交10781亿元,重回万亿关口。北向资金方面,5月11日净流入22.28亿元,其中沪股通流入3.59亿元,深股通流入18.69亿元。
5月11日市场“量价齐升”的强势反弹或受几方面因素的驱动。首先,海外方面,据CNN报道,美相关领导在被追问是否取消或降低中国关税,表示正在讨论。眼下,美国正面临着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通胀,随着通货膨胀的恶化,商界一直加大对美相关政府的压力,他们纷纷要求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,降低关税有助于减轻进口商面临的部分通胀压力。有媒体报道明日凌晨美相关领导将发表关于通胀的讲话。
其次,国内方面,4月致使市场击穿3000心理关口的疫情正出现好转。在今早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,上海市卫健委表示徐汇区达到社会面基本清零标准,目前上海全市已经有8个区和浦东部分街镇社会面基本清零。从数据上来看,每日新增的无症状人数已回落至1000附近,相较4月中的峰值改善明显。
第三件事,市场对于年内发行特别国债的预期出现升温。我国历史上只发行过4次特别国债,其中3次新发,1次续发,上一次发行特别国债是在20年3月底,为了应对新冠肺炎所带来的影响,届时市场开始回升,由3月30日2772点到7月13日的3458点,涨幅超20%。
板块方面,5月11日新能源车板块表现亮眼,新能源车ETF大涨5.72%,汽车ETF上涨4.79%,智能汽车ETF上涨3.89%。消息面,5月11日中汽协发布了4月份的产销数据,受疫情因素的影响,4月份汽车产销明显下降,分别同比下降46.1%和47.6%。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同比均呈现大幅下降,相比较而言,新能源车虽然环比有所下降,但是同比依然保持较快增长,产销数据同比分别增长43.9%和44.6%。5月11日板块的表现也受到了产销数据的提振。
此外,4月16日和28日,上海相继发布第一和第二批复工复产企业“白名单”,其中不乏汽车产业链相关核心企业。根据财新数据,第一批白名单共有666家企业,其中汽车及汽车产业链类企业数量最多,共251家,占比37.7%,截至4月末首批白名单企业复工率超过80%。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披露,截至5月5日,全市汽车制造行业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率超过80%,集成电路设计、制造、封测等相关企业复工率近93%。目前,上汽集团、特斯拉等整车企业已经逐步实现整车下线,产能逐步回升。随着供应链得到有效恢复,Q2消费需求延期至Q3逐步释放,主力车企产销有望在下半年强势反弹。
盘面上来看,新能车相关板块自去年11月份调整以来,最大调整幅度已超40%,无论是从时间上来看,还是从空间上来看,这一轮的调整相对较为充分。在深度调整之下,板块的估值回落至50倍PE左右,相较去年巅峰超190倍的PE估值回落明显。后续可依然关注新能源车ETF(159806)、汽车ETF(516110)、智能汽车ETF(159889)等相关标的。
5月11日医药板块整体也表现亮眼。创新药沪深港ETF收涨4.21%,盘中最高涨幅超5%。生物医药ETF收涨2.11%、医疗ETF收涨1.74%。
根据国盛证券统计,A股创新药企业相较2020年公司营收平均增速达8.78%,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.55%,总体符合预期。创新药细分行业CXO2021营业收入总额同比增长40.1%,扣非归母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2.3%;2022Q1营业收入总额同比增长66.7%,扣非归母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.0%,进入2022年行业依旧维持高增长。
短期来看,受益新冠相关业务,行业营收增速明显。长期来看,受益国内创新药崛起、海外产业转移和龙头公司全球竞争力提升,行业将中长期维持高景气度。
目前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PE(TTM)估值31.18倍,位于2020年2月20日发布以来的1.72%分位,估值性价比高。
我们在《深度回调后,医药的长期投资价值很高》一文中提到过,医药板块老龄化和消费升级这两条长期逻辑依然成立,所以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讲,目前医药板块处于底部区域,是长期价值投资的配置期。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创新药沪深港ETF(517110)、生物医药ETF(512290)和医疗ETF(15982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