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6日,青岛市公开发行了41.0亿元一般债和171.6亿元专项债,自此,2023年地方债发行大幕正式拉开,较2022年再次提前。
(资料图)
随后,多地地方债相继落地。
1月9日,厦门市发行14亿元地方债;1月10日,河南省发行811.45亿元专项债;1月12日,大连市发行12亿元一般债;1月13日,江苏省发行152亿元的一般债。
不仅如此,根据近期发行计划,截至1月12日,已有广东、江西等23地披露地方债发行计划,一季度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13532.16亿元,其中,新增专项债计划规模达11129.73亿元。
从规模上看,预计2023年1月份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超过去年1月份。
“下一步,将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,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,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。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跟踪,对专项债资金下达项目单位后一年仍未实际支出的,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或者收回,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。”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。
业内人士预计,在专项债的保驾护航下,2023年财政支出将保持一定支出强度,加快支出进度,地方债将继续靠前发力,带动扩大有效投资,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。
兴业研究分析师胡晓莉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基于已披露的国债、地方债发行计划测算,预计2023年政府债发行规模或达17.59万亿元,其中国债发行或达9.23万亿元,地方债发行规模或达8.36万亿元。此外,赤字率也会相应提升,按照预测,赤字率或提到3%以上。
地方债加速
按照统计,2022年,全国总计发行地方债73556亿元,其中,新增一般债7016亿元,新增专项债40321亿元,再融资一般债15344亿元,再融资专项债10875亿元。
2022年,地方债发行规模前三名的地区为广东省(不含深圳)、山东省(不含青岛)、河南省,分别为5265.69亿元、4522.39亿元、3999.64亿元。河北省、湖北省、四川省新增一般债发行规模位列全国前三位,分别为491亿元、390亿元、387亿元;广东省、山东省、河南省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位列全国前三位,分别为3703亿元、2981亿元、2536亿元。
从发行数据来看,2022年地方债整体规模低于2021年,但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高于2021年。新增专项债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、交通基础设施、社会事业、保障性安居工程、农林水利、生态环保等领域,为拉动基建投资、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“2023年,预计基建投资将继续发力,新增专项债规模将在连续两年3.65万亿元的基础上相应提升。”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。
不过,2023年财政政策在注重加力提效的同时,也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。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,优化组合赤字、专项债、贴息等工具,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。
刘昆也表示,这些年,政府法定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控制在50%以下,地方隐性债务减少1/3以上,财政状况健康、安全,为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足够空间。
据了解,2022年,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但对于融资平台公司的监管并未放松。地方债在严控增量的同时,仍逐步化解存量。
刘昆表示,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,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,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、责任明确、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,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。要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“后门”,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,硬化预算约束,要求严格地方建设项目审核,管控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“闸门”。
行业内人士也表示,应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,优化财政政策实施方式以提升效果。
优化支出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,优化支出结构是财政政策“提效”的关键。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提出,坚持有保有压,积极支持科技攻关、乡村振兴、区域重大战略、教育、基本民生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,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,不断提高支出效率。
近年来,政府坚持过紧日子,压缩一般性支出。
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报告(下次“报告”)显示,当前,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占比平均维持在8%多,意味着进一步压缩的空间确实越来越小。但地区间仍然有很大差异,部分省份超过10%,仍有一定压降空间。
按照安排,今年将大力优化支出结构,坚持有保有压,积极支持科技攻关、乡村振兴、区域重大战略、教育、基本民生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,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,不断提高支出效率。 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,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,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,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在地方,多地召开财政工作会议纷纷明确了新一年工作重点。
福建省提出,用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,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;保障生态环保投入,完成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建设。
四川省提出,发展卫生健康事业,优化救助福利体系,提升应急保障能力,启动实施财政支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点工程。
行业内人士预计,2023年,政府投资性支出将会维持高位。报告则显示,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比例,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。对于西部地区过高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以及人均财政支出,要进行进一步效益评估,防止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,也防止因投资而出现过高的债务负担。
责任编辑:徐芸茜 主编:公培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