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7日,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发言人来了”走进两江新区,重庆银保监局、重庆市经济信息委“发言人”,就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发展相关政策,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。
聚焦三个关键词 服务专精特新生态链
数据显示,2022年重庆新增中小企业15.3万户、累计达107万户,其中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9家、累计2484家,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37家、累计255家,其中国家重点“小巨人”58家。
(资料图片)
山外山成功上市科创板实现“零突破”,泓禧科技、望变电气、瑜欣电子、紫建电子、康普化学5家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成功上市,另有西山科技、智翔金泰、威马农机、溯联塑胶美利信科技、国际复合材料等6家企业过会待发。一批优质企业排队在审并进行了辅导备案。目前,全市已有19家“专精特新”和单项冠军企业上市。
“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势头良好。”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融资服务处处长王逸飞介绍,下一步,市经济信息委将聚焦 “产业”“金融”“服务” 三个关键词,紧紧围绕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,分级分类找准融资需求,对接协调金融产品供给,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和上市培育工作,助力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我们正加紧完善《重庆市工业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方案》,深挖细选跟踪培育优质企业,积极协调落实上市难题,加快推动企业上市。”
注重金融科技手段 创新线上特色产品服务
重庆银保监局普惠处处长陆玉介绍,在全市统筹安排下,重庆银保监局日前出台了重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13条举措,其中有不少干货和硬货。
如资源上更加向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倾斜;服务上让企业在不同的生长周期获得定制化的金融服务;观念上更加关注企业的成长性、专业性;以及工具上的创新等。
陆玉称将更加注重使用金融科技手段,用数字化技术服务数字化发展。“我们与市经济信息委紧密协作,加快建设数字金融服务平台,比如“渝惠融”跟“渝企金服”,我们将通过平台持续响应银行保险机构增强金融服务的数据需求,不断创新线上特色产品服务。”
重庆市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燕翱分享了出台“13条举措”的目标。
从银行端看,是要让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实现有贷户数和信贷规模比一般的贷款增量要高,也就是要让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好于市场一般增速。
从保险端看,要实现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让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逐年都有提高,下一步还会指导有关保险机构来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设计专有的一些个性化产品。
从总体的目标看,要进一步梳理“专精特新”的“白名单”,让国家的“小巨人”企业和重庆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都能够实现银行保险服务的全覆盖。
“发言人”答疑 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融资
现场,许多企业就抵押物、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向“发言人”提问。
对此,重庆银保监局两江分局副局长曾宇露表示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可通过担保机构担保、投行和银行的投贷联动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、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。
在这方面,两江新区有很多银行机构做了比较好的探索。例如,工商银行两江分行推出了针对小微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,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或者其在银行的结算情况,自动测算出贷款额度,企业最高可贷款300万元。如果还引入一些政策性的担保机构来进行担保,贷款额度最高可以达到500万元。
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大多为中小微民营企业,它们的财务数据、经营情况不够透明,使得银企信息不对称,是企业融资难的一大痛点。
如何破解这个问题?曾宇露称,重庆银保监局专门针对这个融资痛点,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开发了新一代“渝惠融”平台。该平台是把金融产品展示、在线融资对接、信用信息背景以及精准客户挖掘融为一体,帮助和支持银行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、更加适合企业经营需要的产品和服务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数据信息共享,推动整合两江新区更多部门的数据,在重庆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建立两江‘专精特新’企业信息库,为银行真实完整掌握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提供便利,同时也为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更多方便。”
上游新闻记者 侯佳 编辑 陈小均 责编 戴宇 审核 廖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