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理财 >

天天消息!城投商票逾期,会成下一个麻烦制造者吗?

时间:2022-10-28 18:07:42       来源:腾讯网
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最近一阵子,城投商票又来搞事情了…

看到逾期城投按月新增,真是忍不住想问一句:“你的城投信仰还在吗?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城投商票违约,已成现象级事件…

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:

截至9月末,存在商票逾期的市场主体共4468家,较上月末增加322家。

其中超过40家商票逾期的城投公司格外引人瞩目;

里面不乏江苏常州、江苏泰州、山东淄博、滨州等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的城投主体。

其实大伙儿对商票并不陌生,全称叫商业承兑汇票,是一种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短期债务凭证。

也就是说,商票是广义城投债的一部分!

但区别在于,商票既无抵押,也无担保,可迅速打通上下游公司业务,还能自主签发,省去了银行走流程…

这个出厂设置,让广大房企、城投、上下游关联企业乃至地方都十分喜闻乐见!

商票行得通,高度依赖企业信誉,这就刚好中了城投公司的下怀。

毕竟,人家是地方的嫡系队伍!

与之合作的上下游企业当然心知肚明,因此格外爱买城投商票的账。

就拿城投债来说,自2009年陆续发行以来,还从来没有过实质性违约的先例。

至于前阵子热传的兰州城投,后来被确定为技术性违约;

还有遵义地方组建债委会,人家与银行沟通了贷款展期…

瞧这信誉背书,杠杠滴!

可话说回来,商票毕竟是种非现金支付方式——

即使喊来天王老子背书,也要最终兑现才能产生价值…

商票及时兑付,那叫合理的信用扩张;

要是不能及时对付,那叫打白条。

有兴趣的话,大伙儿可以打听打听,大到原材料供应商,小到街边苍蝇馆,有多少商家是被白条干黄摊子的…

而出票方(债务方)存在商票逾期,通常逃不出两种可能:

一是现金流紧张,二是存在债务风险。

根据上海票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:

进入2022年,票据持续逾期的市场主体数量,几乎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。

截至今年2月底,存在票据逾期的市场主体还不足1500家;

到了9月末,这一数值生生干到了4500家左右,足足翻了近三倍。

城投商票扎堆逾期,早已注定?

欠下的债就像脚上的水泡,都是自己走出来的。

即便是有地方信用背书的城投公司,也不例外。
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——

当前存在票据逾期的城投公司中,超3/4为主体资质偏弱或信用等级不高的区县级企业。

而区域能级又与土拍行情、融资渠道两方面呈强关联:

1)城投公司债务压力猛增,与当前的土拍低迷脱不了干系。

地方的左膀右臂,是城商行和城投公司。

城商行是地方的钱袋子,城投公司负责把钱袋子里的钱花出去。

地方税收+土地出让金+城商行融资+增量城投债,形成了城投公司现金流的四大支柱。

对于相当一部分城市来说,土地出让金几乎是绝对大头儿,大伙儿去搜搜各地土地财政依赖度数据就明白了。

大伙儿老说城投系兜底土拍,不算土拍算自嗨,一点儿不冤枉。

那么,城投公司究竟兜底了多少地块?

看看下面这两张表格,大伙儿就一清二楚了——

几个季度来,土地滞销,土地出让金收入自然锐减,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:

隶属于地方的城投公司,不但拿不到零花钱,还得负责帮地方还债。

可关键问题是,城投公司拿地项目的入市率还低得一笔:

拿2021年集中出让的地块来看,截至9月底,地方城投公司拿地项目地整体入市率不足一成。

入市率只有国央企的1/4和民营房企的1/3…

这么低的入市率,上哪儿回款去?不回款,拿啥还债?

2)融资渠道变窄,资金周转难度直线拉升。

既然回款指望不上,那我再融资试试看?

漂亮!老嫂子我劈个岔——敬你是枚逻辑鬼才!

许多城投公司的利润不可观,内部筹措资金基本上是无米之炊;

加之相当一部分城投没上市,股权的非市场化直接制约了股权融资。

先前拿到了一定融资,大多也是流向路桥、管网、学校、医院以及其它市政项目。

同志们,这里面相当多一部分可是公益性的,收益回款咱没看着,后续维护开销却真真儿的!

好巧不巧,城投债违约与商票逾期形成的存量债务与融资成本双双走高,再融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。

就好比,当你还在琢磨拆东墙补西墙时,回头一看才发现:东墙已经没砖了…

要往祖坟上刨,就是投融资与利润回血事实上已经成了两张皮。

不让城投公司兜底土拍,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个考量。

城投公司转型在即,超预期救市或许已在路上

首先,可以明确一点,当前无论是商票逾期还是城投债,依然在安全可控的范畴之内。

个别城投信用事件,也许会对部分区县融资环境造成一定负面;

但仔细想想,问题好像又只集中在商票逾期、非标违约这类边边角角的环节…

有实质性违约发生吗?并没有!

退一万步说,即便短期内减少信用债发行、信用利差扩大,也完全不至于对城投公司的总体信用造成实质性冲击!

所谓“城投信仰崩塌”,基本是无稽之谈。

其次,当前城投公司的全面转型,已经箭在弦上。

商票逾期,与城投债违约的本质相同——折射的是债务存量与盈利水平的错配。

这样的错配现象越明显,城投公司的转型需求就越迫切。

10月14日,财政部发布了《关于加强“三公”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》,这项文件的核心关注点在于——

城投公司拿地将受到限制,包括国央企、地方城投在内的国资单位给地方土地财政兜底的时代即将终结。

显然,新政的初衷,是为了及时刹住13.74万亿的相关债务;

但对于城投公司而言,注定要被历史赋予新的使命。

在目前热议的转型方向中,有两个被炒得格外火热——

盈利潜质较好的,可以通过运营平台和投资平台,实现市场化运作;

民生保障类企业,可以通过公益项目与市政项目运营,开展社会公共事业。

其核心逻辑,都是通过建设、运营、服务环节的市场化,从根本上解决盈利与现金流的问题。

这是剥离现有举债输血模式的最大前提;

否则,城投债和商票逾期便很可能无休无止。

相信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。

最后,短暂阵痛后,超预期救市举措未来可期。

当城投兜底成为过去,受冲击最大的无异于是各地土拍市场。

短期内,流拍地块很可能会增加,而地方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变。

因此,要彻底改变原先需要兜底的地块大面积流拍的僵局,就务必出台更有力度的救市举措。

其本质在于——给需求端信心、给供给端时间。

只有市场去化真正回暖,土拍市场才能形成正向循环。

至于具体的超预期救市举措是什么,目前还不得而知。

但可以确定的是——

有计划地削减城投公司商票逾期与城投债违约,已然提上日程。

而回暖楼市与回暖土拍,恰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。

标签: 城投商票逾期 会成下一个麻烦制造者吗